收藏文轩网

您好,欢迎光临文轩网!

帮助中心
配送时间
支付方式
我要退换货
投诉中心
文轩客服
订单查询
发票制度
购书卡
我的文轩
我的订单
我的收藏
我的咨询
我的评价
文轩网
你现在的位置: 文轩网 > 图书 > 艺术 > 设计 > 设计中的设计

商品信息

设计中的设计
设计中的设计
文轩价:¥28
定价:¥48

评分:
638人)
评论数:622人

购买 收藏

第一个评论者

commentators name
游客

用户评分:5星(共638人参与)

  • 637
  • 0
  • 0
  • 0
  • 1
2016-03-24
很好

很好

引用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对于设计的更深层的认知 了解 很赞

引用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1

2007-01-19
重回原点

  这本书封面手感不好,纸比较厚  个人理解就是重新思考设计*原本的意义,里面举了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设计。  被名目繁多的消费类电子淹没多时终于可以喘一口气。现在再看ipod就不再那么特别了,比如一定要用itune才能把歌放到上面去,或者shffle连lcd都没有了,如果512MB就会有上百首歌,用起来就不方便了。  另一个例子就是NDS和Wii,他们都回到游戏的本意,就是简单的快乐。  作者还提到人与人之间的疏离,讲到沟通以及设计师们的想法,他们看待日常生活的态度,特别是深泽直人的例子令人印象深刻  日本设计师值得学习  等待中国新一代designer...

引用

此评价对我: 有用(1 没用(0

  一本讲设计的书,自己本身的装祯设计不好行吗?  我很喜欢这本书的设计风格,封面很有手感,洁白,有品味。*感到不爽的是书背后右下角书的定价,一本加插图才200页的书就48元,稀有。  作者的理念是设计就是把已知的事物陌生化,然后再尝试挑战其真实性,才有可能了解它,现在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用品已经很丰富,能够满足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可能当初设计此产品的作用或者使用的便捷性已经不足,需要开拓新的产品。所以作者组织了21世纪日常用品再设计,在此我就不举例了,感兴趣的自己查。  他一开始就强调生活本身就是设计的起源,但是后面又花篇幅来区分设计与艺术的区别,在座的有不明白的吗?  我打算有机会买件无印良品的商品,看看他到底怎样体现设计的有品质且便宜,这样就好的理念。  我认为设计这东西吧,离我们不远,但是迄今为止我也没设计过什么,只是经常耍些聪明找到合适的干活工具手段而已,这本书介绍是说想让读者明白设计是什么,作者原研哉还在自序时留下个伏笔:如果你读完此书更加不明白什么是设计,那么你离设计更*了一步。好阴险啊!我现在该怎么评价我的感受呢?  其实这本书也是作者自己设计之路的一些案例,属于泛泛而谈,也可以称为幕后的故事。

引用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说不是书评,因为我好像扯太远了。  虽然是个彻*底的外行,但是一直对设计很感兴趣。  看插图和内容简介,感觉应该是本不错的书,就下了订单。  拿到手里,翻开一看,果然印刷精美,纸质很好,看得出制作者的用心之处。  没有原文可对照,但是可以感觉出翻译是很精准的,而且没有翻译腔。就好像在听作者在对你娓娓道来。  *不满意的是白色光面的封面设计,我总觉得这本书的封面也应该遵循作者的诉诸于五感的想法,希望封面有更温润的手感。我个人一向也不太喜欢白色,而且白色也不耐脏,有点奇怪为什么封面是白色的。但是后来发现作者写了另外一本书叫【白】才恍然大悟。原来白色是作者偏爱的颜色,他认为白是产生日本文化的纤细,简洁的原因,是支撑美学意识的原点。不知道设计者是不是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才用的白色呢。  另外关于字体,觉得稍微有点小,行间距过大,不太适合阅读。但是当我开始做批注的时候,才发现这个距离正好。  我觉得原研哉的设计特色就是充分发挥和利用了日本式的纤细的感性,并诉诸于五感。无论是关于设计的理念,还是对电脑时代的看法,都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对这位大师更多了几分亲*之感。*喜欢的是*二章,RE-DESI*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首先是坂茂与卫生纸。“若是平常的圆筒状卫生纸,只要轻轻一拉,就可以很圆滑地抽下纸张来。”我想,这是你我都有过的经历吧。而坂茂的设计的用心之处在于“因为四角形的卫生纸卷筒会产生阻力,这种阻力发出的信息和实现的功能便是节约能源。”这点让我觉得感动,我想当一个设计师有人文关怀精神,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的话,他的境界和设计必然会超出同辈吧。佐藤雅彦(果然是我们AB血型的人啊)的出入境印章,很感性和温暖。面出薰(我以为是个女性,没想到是个男的)的火柴,很别致,让我觉得自己对木地板的执着也并不是那么没有同类。当然,*喜欢的是深泽直人的设计,他怎么会有这么多奇思妙想呢。壁挂式CD播放机,做成小偶人的茶包,让人联想起提线木偶,日本的净琉璃,既有历史感又有童趣。深泽真是个有意思的人。  一本书可能会有很多种解读方式,但是如果可以打动我们,让我们觉得开卷有益,它就必然是一本好书。我不太轻易买书,因为觉得一本书如果在10年以后不再让人有阅读的欲望,那它就不值得购买。而这本书,是值得购买和收藏的,可以给自己的孩子看。到那个时候,设计的理念,整个中国的生活意识和*,肯定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时候再来检验这本书,想想都是件很有趣的事。  *后是关于书中的几个白页,我刚开始有点纳闷为什么会留这么多。后来一想,也许有点类似我们中国画的留白吧。又或者是为了契合无印良品和作者一贯的虚空的思想,emptiness吧。但是在读到*二章的时候,我脑子里突然闪现出了一个念头。我为什么不在白页上涂鸦写字呢。可以是由这本书产生的联想或得到的知识。*条写的是,由深泽直人检索到无印良品的主页,然后再由主页到我*感兴趣的花与礼物的链接,然后就发现了一个好玩的东西。かすみ草,我一直没查过字典,总是叫它晚霞草。曾经在姐姐生日的时候给她寄过种子。在那个网页上发现这种草的英文名字叫,babies' breath。多么美好的名字啊。日语里又把它比喻成“夜空に輝く星屑”,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的碎屑。也很美好。也可以画画,想用彩铅画一些植物图谱。作者为爱知世博会设计的宣传册的灵感来自于江户时代的本草图说,刚才通过检索找到了【江户博物志】,里面的茶花和牵牛花不错,打算用彩铅临摹下来。正如作者所说,日常生活中隐藏着无限的可能性,把已知化为未知。把熟悉的东西陌生化。那么,一本书又何必一定是一本书呢,好好利用留白页,它就可以是你的memo手账,也可以是你的私人涂鸦绘本。甚至可以贴上照片,约会时美术馆的门票……。你想怎么做就怎么怎么做,因为它是你一个人的。    

引用

此评价对我: 有用(2 没用(0

  学设计的不一定要读,学金融的可以偷偷看看,学管理的懂一点不吃亏,学传播学的一定要读透彻,就这样一本书,说是说设计的,不如是说生活的,说是说生活的不如说是谈品牌的,原研哉的大音唏嘘,大象无形发挥到极点,我以为除了他能有这样的魄力和意念之外,无人能匹敌。  废话不说,再看一次。

引用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我不懂设计。我依然觉得自己没有设计的天赋。  可是当读到这本书的时候,忽然觉得“设计”可以离自己那么*。因为它已不再是一门设计,而是一种态度。  我抱歉,除了读过春上村树的不少文章,没有怎么看过日剧,也不看漫画,所以对日本这个国家没怎么了解。且不从日本文化,仅仅对于原研哉这本书而言,我可以看到他的一种自省的谦卑态度。  印象比较深的例子:  一个就是圆型的卫生纸,改成方型的。摩擦所产生的声音可以提醒人们节约用纸。  用白色底色,和棉布材质所打造的医院甚至是餐馆的基调,给人带来更为整洁舒适的美感。  MUJU所提出的,不是“这个*好”还是“这样就好”,来传达的一种生活应有的心态和状态。  还有世博会的提案,提议在森林中召开,并且用的各类动物图案的胶带,告诉人们不要再以人为中心了,而是要赋予宇宙中所有的生物共存的概念。  这个社会发展太快了,金钱价值的猛增,让我们在其中兜兜转转,变得急功*利而又*浮躁。  我想,而他作为一个设计者,是真正静下来去思考这个发展太快的社会,他不是去盲目的跟从,而是细心观察后,在自己设计作品中传代给人们另一种去生活、学习、思考的方向。

引用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尽管两天就能看完,但这本书有必要随时拿来翻翻。  *段时间务正业型的书有两本:其一是再拿出来细读加笔记的《论摄影》,因为有了阮义忠的那本《二十位人性见证者》,读起《论摄影》来就比较有意思,那本书上*没有图片的缺陷在后者处得到弥补,两本对照来读,饶有趣味,不妨一试,也让我喜欢上阿尔布斯的摄影。其二就是这本《设计中的设计》,不同于西方人的思辨,日本人的文字是生活中的行云流水,贴*地面的徐徐滑翔,仿佛闻到湿润空气的无中生有,东方人的生活观和哲学观。两本封面装帧都是简洁的白,却意味迥异,一个是柏拉图天上的床,一个是无印良品天际线处的纯粹。  有点儿得意在看这本书之前偶然拜读了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那本日本文学大师(也是生活大师)写于八十多年前的生活随笔给原研哉的启发甚大,尤其书中提到的在黑暗中食羊羹的美妙体验,启发了这位设计师对设计通感的思考,这成为了原研哉设计哲学的重要部分,他将每个设计项目都作为调动全身感官的集合,将设计物置于设计者事先设想的具体环境之中,考虑设计使用者在接触设计物时全身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大阅兵,那么设计的美妙体验就不再是简单的1+1=2,而是以级数倍爆发的快感*,似乎每个神经末梢大口呼吸。  作为一个实干型的设计师,原研哉在接手每个设计项目时都充分将自己对设计对生活的思考融入其中,既考虑商业设计的目的性,也不忽略设计理想的执着,这点在他做松屋百货的“改头换面”和接手田中一光的无印良品品牌后的动作中得到充分体现。以及他对设计效果一丝不苟*乎偏执的追求,也能从他在考虑长野冬奥会的宣传册用纸上窥得一斑,为了人们在拿到册子时调动起他们踏在皑皑白雪上的回忆,他竟然联合造纸厂开发了一种“冰雪纸”,这种态度,*令*设计师汗颜。  再讲到原研哉对re-design的理解,这位设计师从概念和方案的角度调动起人们对设计未来和设计反作用的思考,在他看来,设计本身就应该构成一种批判和反思,在人们见到和使用它的刹那,设计伦理学的意义得到实现。再设计不单单是拿来废旧的物品简单的重新组装,它应该是人们在体察和思考生活的途中和生活互动的一种幽默,“陌生化”令人们在认识这些设计物时引发思考,在差异中发觉设计的意义,或会心一笑或默默沉思,而这一切,只来自于生活。  生活永远是好设计*肥沃的营养土,真理永远*直白。  

引用

此评价对我: 有用(3 没用(1

  他是深泽直人同在无印良品的同事,都是日本设计的成功者。因为他们的光环,怀着很多的期待,结果比较失望。原研哉对无印经营思想的构想似乎是日本的而不是*的,似乎是未来而不是现在的,至少不是中国的。  我肯定地看到了设计师的不自信固执与狭隘,这些跟我们没有多少不同。  也许设计师不能独自行走,走的太快只剩下背影的时候,影子拖得很长很狭长!

引用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不得不说,小日本很厉害。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里面闪烁着一个设计师睿智。是一本值得获得掌声的书。这不*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设计教育。这本书2003年在日本出版,2005年在*出版,2006年11月在大陆出版。从时间年限上就不难看出,我们接受新理念的时间整整晚了两年。在一次座谈会上院长说过:“我们不是*好的,你们也不是*好的。”“我们正在用过去的信息、资源教育未来的学生。”诚然,而我们这些被教育的人又该如何呢?面对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我们的本土设计由该何去何从?在商业大潮强力冲击的今天,文化又将何去何从?在*一体化的今天,我们的设计又将何去何从?原研哉的一句话给我了很大的触动:也许未来就在眼前,但当我们转身,一样会看见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积累了雄厚的积淀。只有能够在这两者之间从容穿行,才能够真正具有创造力。当我们真正翻开历史这本大书,潜心地研读,它也必将带给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和发展动力。

引用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在书中的re-design精神值得我们赞誉,无论是卷纸,蟑螂屋,还是建筑,都是在生活之中找寻情趣。在信息泛滥的如今,这本书可以让人安安静静的品食作者提供的“盛宴”。  让我更深体会的是,职业设计师的敬业精神。在re-design中,原研哉请的都是设计界的“大家”,而设计的主题却是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小用品,如卫生纸,火柴盒,茶叶包等等,可他们对待这些东西的态度与对待大型的建筑项目是一样的。在他们的眼中,无论设计的主题是什么,地位都是同等的。设计师对待每一件物品的时候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与独特的见解。

引用

此评价对我: 有用(1 没用(0

  設計是*八十年代的用語,回顧香港歷史,本地設計師冒起,八十年代人們開始認識設計的基本概念,當時時裝需要設計,城市需要策劃,時裝設計師、建築設計師、室內設計師群起熱鬧;在此之前,沒有本地設計,所有設計都沿襲歐美日本,充滿殖民地色彩的英式建築,隨處可見。  九十年代,港人具備充足資源,經濟豐盛,一切都來不及細心思考,也處於中英交接的混亂期,後九十年代末葉,港式文化被中國特色掩蓋,具備香港特色的建築被連根拔起,在胡恩威的《香港風格》《香港風格2-消滅香港》中提到,具有香港特色風格的建築、歷史、集體記憶,正被香港政府的城市策劃消滅,到底真正屬於香港的風格是甚麼?設計是否只是「推陳出新」,以新設計的消費品取代舊的,在原研哉的《設計中的設計》可看出*代日本設計理念的流變,並找出屬於國民性的設計真義。  原研哉是無印良品的消費委員會,他的藝術理念為「設計日常」,設計生活,也從生活取得靈感,千禧年他策劃「RE-DESI*N-二十世紀日常生活用品再設計」展覽,他收集了三十二名來自日本設計者對日常生活用品的重新設計的提案,從建築、商品、廣告、照明、時尚、攝影、藝術、寫作等領域,對原有的日常用品作出省思,每個設計都必須與原來的設計有著明顯的差異,讓設計顯得更適宜、更具批判性。  從廁紙、火柴、印章、衣服、茶包、建築……以日常生活用品陌生化,從而風格再塑,以信息建築的思維方式,把設計引進五感的領域;設計之始是「無中生有」,書內亦詮釋無印良品的使命,所謂的「良品計劃」,這系列的產品在審美觀上具有深刻的日本特性,以「*合理價值」(WORLD RATIONAL VALUE)的理性態度來利用資源的哲學。  一個國家的高速成長期很像一個人的青春期,日本(或香港)已經了青春期,不論經濟或文化都步入成熟期(或香港已從殖民地移入中國版圖),不斷吸納異國文化融合本土文化,是日本人所長(香港愈來愈像中國),此時期人民開始思索,*有培養自身文化,爭取生成一種成熟文化應該具備的典雅氣質,否則日本(香港)會淪為無趣的國度,所謂競爭力,並非單從經濟能力,亦要從文化素養的設計上著手,《設計中的設計》就是一部有關再創成熟文化的設計書,覆蓋面極其廣泛,廣義來看,原研哉不但在設計生活,也在設計個人,書中的概念極其東方,也融匯西方的審美理念。  新年伊始,正好是新的開始,新年各位可會想到「重新設計自己 」重塑生活?《設計中的設計》除了是本設計書,也是本深具哲學理念的書,從這天起,便從生活出發,以行動證明新生活與新的人生價值觀,以觀照*的變化。(原載於《點心雜誌》)  

引用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2009-09-13
中国设计

  首先这是一个巨大命题,尝试写下并不奢望能在这个年纪就能很好地把握,不过是把点滴想法作为个人努力的方向记录下来,以自勉共勉。   *直接的原因,就是**看了好几本日本当代设计家的经典,结合以前看过的《菊花与刀》和经历中见过的日本人,对于这个民族的气质愈发有所了解,似乎有总恍然大悟的感觉。这种感觉有点类似住在独乐乐的大院子里的突然发现邻居其实一直在默默关注自己,从而对过去一直忽视这种邻里关系而感到有点抱歉。   日本这个国家,物质资源匮乏,文化上也一直是以学习的姿态努力寻找自己的定位,如果全班排名,肯定是一位*好学生,而现在这个学期每次考得*好的,无疑是设计和工艺两大科目。   而中国,出身世家,时不时犯浑,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都种着狡黠的基因,也正是其狡黠确保了在每一次历史的关口,都有时势的英雄出来变化变化城头的大旗,剩下的人根据大势判断自己的定位,基本上不会有毁掉城墙,屠城的冲动(先秦时有,那会儿比较胆小而已)。中国人在这种狡黠的基础上多了的这种爱咋咋地的自我安慰精神是其文明延绵不绝的文化基因之一。   说回设计问题上,如果说现在日本的设计现在在寻找一种成熟文明的优雅气质(他们强调扬弃各种文明,并一股脑置纳到空无一物中去),那么中国的设计就像青春勃发的小伙子,充斥这荷尔蒙的激烈,一切都在狂飙突进中眩晕,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从来没排名进班级前五十的差等生,每一次都在向前十名迈进一步。   中国设计到底何时怎样才能让老师们刮目相看。   这种在寻找突破的自信力应是中国设计的立本,原则上说,无论哪个国家的设计师在本位意识上都会强调自己的文化源头,任意的*化是不可能长久的,因为占座不是一种受到普遍赞赏的行为。中国的建筑、音乐、诗歌在文化强势时期都曾灿若星河过。如前述,每一次崛起都伴随着阴谋和阳谋,对于之前文明的批判和反思引发了悲剧感,对于当下周遭文明的对比和扬弃又找回了自信。   正是悲剧性和自信构筑了中华文明中波峰波谷震荡的主要力量。   知敬畏,勇尝试。   现在这个时代,是*好的时代,中国有*好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外部环境的恶化,从一定程度上给这个环境起到了相对优势的提升,中国设计如何发挥其民族长期以来遗留的悲剧意识,并在不断扬弃中定位自己的形象,直到如果有*,我相信中国的设计能传达这样的精神理念:   我们不成熟,但成熟意味着过往,所以我们继续奔放...这里是中国,你可以向前看,也可以向后看,但别把目光停下。   繁杂不意味着太少,极简也不代表全部。   

引用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无论多讨厌日本,但却很难抗拒它们的设计.也不得不承认,在设计领域及创意产业等方面.别人确实*很多.  日本的设计已成为一种风格-----日式.  评价一个东西时可以说 [感觉很日本].其含义为日式风格,简单,洁净又不失细节.  也可以说[感觉很中国].那就是真正的,实质上的"中国",有的只是中国元素.当然,我们应该为我们文化的多元感到骄傲.但却少了一份风格与体系.  我是读设计的,即使是在一间三流学校.我当然想以后能设计东西,而不是去照相馆天天帮人用Photoshop整理照片.相信没有一个梦想当警察的小孩不是想拿*去捉坏人而是想去挨家挨户查户口的.  我并不是很有大志的小孩,但却不想*于做白日梦.  这本适合每一个人看,当然,如果你热爱生活,喜欢设计,整天胡思乱想.就再好不过了.  书摘如下:  1.设计*看起来们槛很高,不会让人将其与流行或者潮流联想在一起,相信有很多人即使对设计有兴趣也不一定会真的认为自己可以进入设计界,但我认为,只要脚踏实地,就能走好设计这条路。  2.设计师的工作,并不只是设计实践。在当下环境中,为设计找到一个适合的场所,并对设计领域重新配置,对于设计师来说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工作。  3.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顺应时代的变化,对设计领域重新配置,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4.设计师的任务就是提高信息的品质,增强传播的力量。技术的进步并不能直接带来信息品质的提高。“如何更容易了解?如何令人更加舒适?如何更为简单的传达?如何才能让人感动?”这些才是衡量设计师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尺度。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于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不断*开发出这些创意才是真正的设计。继承了现代主义并肩负着新使命的设计者。  5.并不是仅仅只有制造出新奇的东西才算是创造,把熟悉的东西当成未知的领域再度开发也同样具有创造性.   

引用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2007-08-08
re design呀

  首先这书字很大图很多,画面瞒清晰,把书皮书封拆了拿在手里瞒舒服的,内容也很好懂,我虽然读广告但其实是不懂设计的,居然也大概懂了。  *二这书虽然标价贵网上买打*瞒厉害的  *四,,,为什么就*四了呢,,,这书的名字多少有点故弄玄虚的味道,,不知道是否是翻译的问题,读下来觉得作者是个谦虚谨慎实在的人,而且书里始终没提到什么叫设计中的设计,多少有点不协调来着  *五,书的后三分之一的内容比较虚,谈了理念和文化,我觉得相对无聊了,,,作者作为一个日本人的得意于自豪也*明显,或许反日的要看了不舒服的  *六 印象很深刻的2个理念,1是所谓的 re dising,即先将日常生活的用品陌生化,然后通过设计给予其新的含义  以及 无印良品,给予商品 * 合理 价格   ps,,,一个是茶包设计成牵线人偶,一个是无印良品的地平线 2个设计都*喜欢的。   总结 瞒好读的,设计理念简单易懂,设计本身简练可爱

引用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2007-02-09
设计的位置?

  我还没有看完这本书.但在阅读中会不停的思考设计是什么?  的确,不知道设计是什么又怎么做设计呢?  设计其实和其他所有工作一样都是很平凡,很普通的.设计人没必要被这虚荣的名称迷惑了自己.  我认为设计工作的技能需要2个部分:一是基础知识,也是设计的知识,包括美学基础以及工具的使用能力.这是*基本也是*重要的.另外就是智慧.一个设计工作者和设计师之间的区别也许就体现在这里.而智慧是什么?什么是设计的智慧?看看这本书吧.也许会逐渐的看清自己.  由于高考制度的前因,同龄人中比较出色的人才往往不会选择美术作为大学专业.我个人认为*的设计工作者2者都缺乏.前者因为学习能力的制约而缺乏,后者因为社会,个人,教育等原因而缺乏.人无完人,知道缺乏什么是成功的开端.大家共勉.

引用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如果设计的用力之处总是停留在‘让今天的东西明天看起来更显旧’以及给好奇的餐桌提供‘新奇果实’,那么它遵循的就无非是技术本身的形式。”原研哉一针见血地指出绝大部分设计师(包括中国在内)对设计这件事情的看法。处于商业环境的要求或自身见的的浅薄,许多设计师对自身所处行业往往只停留在肤浅的表面,甚至认为不过设计师不就是熟练掌握FREEHAND、PHOTOSHOP等制图软件的的制图师(大多数我接触过的设计师对设计就是持有这种看法,这也是我对这个行业失望的主要原因)。用许多*做出几张视觉冲击力极强、很酷很炫的平面就是了不起的设计?在他眼中,设计不是一项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   纵使无印良品的浪潮已经横扫*,成为时下许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代言人。做为无印良品继山本耀司后新一代的艺术总监原研哉,你仍然可以从《设计中的设计》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大师的谦卑,什么叫大师的智慧。他对设计的思考已经远远超出了设计层面,而是围绕信息传达这一设计的本质功能,以充满自省的精神在深化和反思自己的设计意识。着实令人感动。在这个狂飙躁进的社会,需要有人提醒我们放慢脚步,从多方面的脚步进行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向前,向前。   什么是信息建筑的思维传达?原研哉为日本的梅田医院设计的标识系统给了我很多启示。他透过标志创造出了柔化了的触觉空间。所有的标识都用白色的纯棉布进行设计,标识的台座部分被固定在墙壁或天花板上,房间号和提示信息则用丝网印在白色的棉布上,都可以进行拆洗。布料的质地是柔软的,所以给空间带来柔和的感觉。另一方面,白色纯棉很容易被小孩弄脏。既然容易弄脏为什么要用这种麻烦的设计呢?其实这是逆向思维,这样做可以向人们传达出一种信息:我们经常经常清洗容易脏的东西。院方正是通过这一行为向住院者表明了自己确保医院清洁的意愿。多么简单却又多么聪明的设计!设计不仅仅局限在视觉方面,更关乎到你的嗅觉、听觉、触觉、味觉。你可以透过设计调动你全身的感觉,让感官360度开放,这就是信息建筑的思维传达。他的这种思维方式极大地丰富了设计的概念,更将设计推向了一个宽广无垠的*。对于其他设计师而言呢,我*想说的是:你们把用在研究设计*的时间花在研究材料的质地、光感、色泽吧。   本书共分为八章,分别是设计到底是什么、21实际的日常用品再设计、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无中生有、对消费欲望的引导、在日本的我、有过这样的*博览会吗,讲到设计领域的再分配。每章都值得反复咀嚼和揣摩。观点接不接受是一回事,但值得学习、效仿的东西还是需要用心去品尝。   原研哉用他对设计的反思感动了我,另一方面他对设计理念的认知也带我撕开设计肤浅的外衣,看到另一个浩瀚无垠、如万花筒般缤纷的*。

引用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2009-04-05
被设计的*

  原研哉在re-design这个章节里对一些设计进行了解密似探讨,给我的启发很大,一度受其影响,使我不断的对生活的一些物品诸如电风扇拖鞋水果进行想象性的再思考如何更新设计的演练,虽然无法产品,但这个思考让人*有趣。  re-design这个哲学很有意义,就好比毫无天赋的人需要开窍,有天赋者在创造一样,原研哉归纳了这个设计哲学,虽然这个哲学天生就存在,但如果没有他老人家的归纳,也就不会我的醍醐灌顶。我们身处一个设计与你的血液脉搏都息息相关的*里,每一项发明的工具在每个时代都在不断的被重新设计,以适应时代的需求,这个需求跟一个时代的全民文化素养又精密相连。  中国在改革的三十年里,经济飞速的发展,这个三十年是以付出很多沉重代价得以实现的,其间对于环境的破坏以及乱七八糟的城市规划,现在因为这些问题当初没想到现在所导致的后果会越来越彰显出来,而一个国家的生活富足安定才足以产生一些*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而这个时代,艺术作品的影响力有限,而设计恰恰能够与时代同呼吸,中国人能在下一个30年做到吗让一个国家人民的审美乃至精神提升一个境界,而不是继续的拜金主义下去吗?这个问题*充满混沌的意味,我想找到需要解决的一个巨大难题方法可能是:一群强有力的领导人,重新审视这个国家*基础的民众尤其是农民生活如何让其更加的富足,并提升教育的实力。中国是这样的有一个*复杂的社会阶层关系,很多的审美根本无法调和,所以这个上一代人的老去与消亡,是否也可能把一些几千年来所累积下来的文化桎梏给扫除干净呢? 我说这句话是很不道德,我看是不可能,关于现在中国人的设计,中国人可能永远也跳不出大红大紫,热闹喜庆的设计哲学,一些奢华的建筑不断的出现我们国家民众的视线里,仿佛不下重金烧钱,体现不了这个国家富足强大。这本书*后的一些言论是说明无印良品的设计哲学,一种接*于虚无的状态,是在一个简单的容器内盛入*复杂的思考,但我们如果真的要复制无印良品在中国的成功,我认为现在还没有一个时机算是成熟,我希望能在下一个30年看到这个可能性的成功,那时候,中国人才真正意义上过上真正有品位的生活。  

引用

此评价对我: 有用(1 没用(1

  记录一句话,共为勉之。  *112页:  在当今时代,不能只是贩卖单个商品,更为重要的是要把这些生活用品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生活样式再进行推广。  OK,说这句话的意思在于,**和*外很多做APP开发的公司和个人聊天,发现,同行里的很多人,只记得住某个引用,而无法记得住这个公司,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我记得7月底,举办“中美日*开放平台开发者首届沙龙”的时候,我们对Playfish的评价:So* *ame中Blizzard。如果仅仅开发一款应用,而没有把自己要传达的生活方式或者价值理念传递出去,我觉得,即便一款游戏做的再好,未来价值也不大。  PS:这篇是作为一名互联网从业者的计划,整书读完后,再写书评。

引用

此评价对我: 有用(1 没用(1

  用了*来看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感觉上这是一本很容易让人读懂的书。不知道是日本和中国文化相*还是作者的水平很高,很容易的就读懂了。本书分别从  “设计到底是什么”  “re-design”  “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  “无中生有”  “对消费欲望的引导”  “在日本的我”  “有过这样的*博览会吗?”  “设计领域的在配置”。  来讲述设计,特别值得思考的是“re-design”这一章更是把我带入一个不同的境界。  就拿那个方形的卷纸来说,在抽取卷在四角形纸管的卫生纸时,一定会一位产生阻力而发出“嗒哒-嗒哒-嗒哒”的声音。若是平常的圆筒纸,主要轻轻一拉就可以很顺滑的抽下纸张来。这个设计的用心之处在于它造成的不便:因为四角形的卫生纸卷筒会产生阻力,这种阻力发出的信息和实现的功能便是节约的能源。另外,由于圆形的卫生纸在排列时,彼此间会产生很大的间隙,但是四角形的卷筒卫生纸就不会产生这一问题,这就使得人们在搬运或收藏卫生纸时也可以节省空间。  作者并不是想把*上的卷筒卫生纸都改变成四角形的,而是让大家注意到“四角形卷筒卫生纸”所代表的“批判性”。  因为设计具有一种批判性。

引用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1

1 - 20 26 2
  第一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