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编者序:修行正定,与快乐、成功同行
本书阅读导航
第一章 正定:通往解脱的不二法门
一个经常听到的名词:禅定
我们为何如此辛苦:人人需要体验禅定
禅那、静虑、三昧、三摩地:禅定的真实内涵
禅与禅定有何联系:本书要讲的正定
四圣谛的实施之道:四圣谛与正定
八正道的优选一层:八正道与正定
佛教学说三大板块之一:戒、定、慧三学中的定
与定慧相通的概念:佛教中的止观
与正定有关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第二章 正定的利益:修炼世问的智慧与出世间的解脱
正定悟道的典范:释迦牟尼佛
明心见性、悟道证果的基础:定
正定的境界:沉到河底的一颗卵石
正定时的心:觉知的“佛陀”
正定的目的:看清实相
发现奇迹:在正定中观察世界
一切即一:在正定中觉知无穷世界
断尽烦恼:在正定中洒脱前行
定力养成:用正定成就事业
第三章 修定的基础:前行
修定的资粮:修定前的准备工作
修定的姿势:七支禅坐
正定的状态:让心安住于当下
调伏心识的基本功:九住心
六根训练法之:眼色法
六根训练法之:耳声法
六根训练法之:鼻息法
六根训练法之:身触法
六根训练法之:意识法
小乘禅法的基本功:六妙门
最殊胜的数息观法:十六特胜观
通观息、色、心的方法:通明禅
以正念入定:四念处
清净的戒行:四正勤
以定力摄心:四神足
增强心灵上的能力:五根与五力
导向觉悟的心灵元素:七觉支
获得正定的必经道路:八正道
从此岸到彼岸:六度
第四章 正定概说:四禅八定与四梵住
何谓正定:佛陀在《大念处经》中的开示
超越欲界的禅定:四色界禅
色界禅的前行:粗心住、细心住、欲界定、未到地定
十功德与十六触:色界初禅
喜俱禅:色界第二禅
乐俱禅:色界第三禅
舍俱禅:色界第四禅
超越色界的禅定:四无色界禅
无色界第一禅:空无边处禅
无色界第二禅:识无边处禅
无色界第三禅:无所有处禅
无色界第四禅:非想非非想处禅
超越四无色界禅的禅定:灭受想定
提升禅定境界的道德禅观:四梵住心
第五章 超越欲界:四色界禅的修法
四念处:通往正定的渡桥
破除对“净”的执著:身念处
破除对“乐”的执著:受念处
破除对“常”的执著:心念处
破除对“我”的执著:法念处
专注于入出息的修行:安般念
安般念的三种定:遍作定、近行定、安止定
三种禅相:遍作相、取相与似相
五种控制心的力量:五根
色界初禅的体验:五禅支与五自在
色界第二禅的体验:内净、喜、乐、一境性
色界第三禅的体验:乐与一境性
色界第四禅的体验:舍与一境性
逐一辨识身体的每部分:三十二身分
15一种不净观:白骨观
十种遍禅之一:白遍
其余几种遍禅:地、水、火、风、空遍与光明遍
第六章 超越色界:四无色界禅与四梵住的修法
专注于无边虚空相:空无边处禅
专注于无边识相:识无边处禅
专注于无边识相的不存在:无所有处禅
专注于无所有处心的宁静:非想非非想处禅
培育慈心观的第一步:以自己为对象培育慈心
培育慈心观的第二步:对所爱的人散播慈心
培育慈心观的第三步:对所民的人散播慈心
培育慈心观的第四步:二十二类遍满慈爱
培育悲心观:愿他人解脱痛苦
培育喜心观:随喜他人的快乐
培育舍心观:建立对他人的平等舍心
护卫修行者的四种方法:四护卫禅
四护卫禅之二:佛随念
四护卫禅之三:不净观
四护卫禅之四:死随念
第七章 修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脚感麻痛的对治:选择最适宜的姿势
头感重压、呼吸困难的对治:按摩身体,用心观想
散乱的对治:专注呼吸,心系一念
昏沉、沉没的对治:迅速觉知,观想光明
掉举的对治:提起正念,放缓定心
出现幻象的对治:具足正见
烦燥不安的对治:拜佛、深呼吸、数息
第八章 正定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精神的自我调控法
心在静坐中沉淀:正定疗法与热虑症
在呼吸中放松:正定疗法与神经衰弱
每天入定10分钟:正定疗法与办公室综合症
系缘光明放松身心:正定疗法与考前综合症
在静坐中放松:正定疗法与神经性头痛
在正定中看世界:正定疗法与抑郁症
慈心遍满轻松入眠:正定疗法和睡眠障碍
控制情绪增强定力:正定疗法与歇斯底里症
附录 正定相关名词解释

                                

内容简介

2500多年前,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太子突然发现,世上原来存在着生、老、病、死四大根本痛苦,敏感而仁慈的太子想要获得从中解脱的方法,便离开皇宫,出家修行。他先后跟从印度几位高人修行禅定,并进行了长达六年的苦修,却仍不得解脱。*后,他以正念为前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定,以无上定力降伏了内心的欲念与烦恼,*终证得涅槃——从此,世上有了自觉觉他的佛陀,也有了一种培养定力的殊胜方法——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