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编者序:看!佛陀的秘密都在这里
本书阅读导航
第一章 佛陀用一生实践的真理:正见
正见是什么:佛陀证悟的真知灼见
目睹老、病、死的感悟:人生原来是无常
对快乐的追索:远离痛苦,唯有觉知
摧毁魔王魔罗:战胜“心魔”
菩提树下的证悟:从攀缘执著中解脱
远离苦乐两边:践行中道的觉悟者
三转法轮:将空性指给人看
佛陀涅槃:解脱痛苦的寂静境界
践行佛陀的道路:由正见而开悟的圣者
第二章 由正见开始的快乐之旅:八正道
八正道:通往终极快乐的必由之路
正见:快乐之旅的随身指南
正思维:在放弃、慈爱和悲悯中释然
正语:体验和谐中的快乐
正业:符合道德原则的快乐
正命:利己利他的双重快乐
正精进:在持续发力中积累快乐
正念:活在当下的每一刻
正定:在禅定中看到实相
第三章 了解与改变:四圣谛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用四圣谛度化五比丘
初转法轮讲四谛:佛法一以贯之的核心
痛苦无处不在:苦谛
苦的分类:三苦与八苦
苦谛运行的四种相状:苦谛四行相
探寻苦的原因:集谛
产生苦的根本原因:渴爱
苦因运行的四种相状:集谛四行相
观察苦谛:断除苦因就不会有苦果
断除苦的境界:灭谛
灭苦的状态:涅槃境界
灭谛运行的四种相状:灭谛四行相
通向涅槃的阶梯:道谛
直逼佛陀果位:见道后的圣人之路
道谛运行的四种相状:道谛四行相
从了解到改变:发起出离心
生命轮回的模式:十二因缘
环环相扣:十二因缘与四圣谛
第四章 总会留下痕迹的:因果
如影相随的种子:业因
果实成熟了:业的果报
如何看待它:善恶的标准
别以为没人知道:死后的善恶大审判
不同的去处:业因种子决定来生方向
我们与圣人的差距:众生畏果菩萨畏因
现世利益:把握因果随缘自适
第五章 佛法的印证:四法印
认识四法印:验证佛法是否符合真理的标准
没有永恒的实体:眼前一切皆无常
没有恒常的主宰者:“我”也是无常变化的
没有恒久的快乐:世间一切皆苦
“我”是什么:肉体和精神和合的临时产物
有“我”还是“无我”:缘起与性空
没有什么好执著:一切都是空性
每一天都可以解脱:涅槃境界
涵盖一切佛法:四法印缺一不可
第六章 正见的对立面:错误的见地
修行证悟途中的障碍:见惑与思惑
对身体的执著:身见
执于一端偏离中道:边见
否定因果:邪见
迷信错误的戒禁:戒禁取见
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见取见
无限膨胀的欲望:贪婪
按捺不住的火气:慎怒
浑浑噩噩地生活:愚痴
执著于放大镜中的自我:骄慢
缺乏虔诚的信念:疑惑
第七章 浩瀚经海,不离正见:佛经对正见的精彩阐释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对空的阐释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对空的阐释
观天地,念非常:《四十二章经》中的无常观
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遗教经》对四圣谛的阐释
舍此两边,有取中道:《阿含经》中的中道观
非垢行,非净行,是菩萨行:《维摩洁经》对菩萨行的阐释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对万物本质的认识
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楞严经》对轮回的认识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阿含经》对十二因缘的阐释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涅槃经》的生死观
第八章 我们可以变得更聪慧:正见中的禅语
求佛不如求己:你从哪里来
地狱和天堂:真正的舍利在自己心中
清扫烦恼:捡起心上的落叶
修心养性:牧牛图中的禅悟过程
世事无常莫执著:寒山禅师的打油诗
一切都将转瞬即逝:阿难三取溪水
放下,即会得救:执迷不悟的愚者
抛开尘世的欲望:二鼠侵藤的故事
放下的究竟是什么:佛陀的开示
恕道:佛门中的一对“阿Q”
拈花微笑的启示:笑对生活的智慧
不要被外境迷惑:打坐和参禅
妄念欺骗了我们:风幡之辩
心中有佛:磨砖岂能成镜
1S.谁输谁赢:一对老少禅者的故事
回归平等自性:大鹏鸟和小麻雀
顺其自然就好:病榻上的禅语
践行中道:畸形的比喻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衣钵
20一切皆空:东坡打赌的趣事
因缘和合生万物:琴音禅语
是正是邪:茶杯中的禅机
修善与行恶:遮盖如来盖自身的由来
第九章 佛陀告诉我要这样想:正见中的心理疗法
嫉妒时想:何不随喜喝彩
怒不可遏时想:有时愤怒也是一种美
急躁时想:忍耐,忍耐,再忍耐
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想:得到它又能怎样
患得患失时想:要拿得起,放得下
悲观时想:只要创造条件,我一定办得到声
想要逃避责任时想:因果法则是无法逃脱的
吃亏时想:退一步海阔天空
屈辱时想:应激不如忍辱
恐惧时想:不过是自己吓自己罢了
成功时想:决不能陷入骄傲的自我迷宫
受挫时想:阳光总在风雨后
自卑时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懊悔时想:蛋已煮熟无法改变
1S.苛求完美时想:用平常心接纳自己
附录 《杂阿含经》中的正见

                                

内容简介

佛陀——一位伟大的心灵导师,其感化心灵的言语足以吸引全世界成千上万的朝圣者从中国的西藏一路跪拜到印度的菩提迦叶。他究竟说了什么?他的话为何能够触碰到每个人内心深处*柔软的角落?他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他能够引导我们走出困惑、迷茫和痛苦的藩篱吗?相信这是每一个时刻关注心灵成长的人所热切期待的,而本书的每一个方面都暗含着这种对心灵关爱与呵护的细腻笔触。——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