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行音乐演唱风格研究(1927-1979)

企业采购书卡请拔打028-83157469,团购书目请拨打19113427458(法定工作日9:00-17:00)

定  价 :
¥ 67.00
文 轩 价 :
¥53.60 (8折)
库  存 :
库存紧张
作  者 :
王韡
所属分类 :
图书 > 生活艺术 > 艺术 > 音乐
促销活动 :
❤图书音像单笔满100减30!(特价图书、电子书除外)
❤老客户回馈,积分换礼券,购书更实惠
❤图书订单非新疆西藏地区包邮,新疆西藏运费每单20元
详情 >>
购买数量 :
- +
立即购买
服  务 :
由"文轩网"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正品低价| 闪电发货|货到付款| 高效退换货
  • 作 者: 王韡
  •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3-01
  • 开 本:16开
  • 页 数:295
  • 印刷时间:2016-03-01
  • 字 数:309千字
  • 装 帧:平装
  • 语  种:中文
  • 版 次:1
  • 印 次:1
  • I S B N:9787519012243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三、研究对象、范围与目标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1927—1936年间中国上海的流行音乐演唱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后的上海社会
一、上海社会促成中国流行音乐的诞生
二、新民主主义与学习西乐思潮的深人
三、上海特殊的大都市文化及相关因素
四、传播媒介趋于多元化
第二节 “鸡猫子腔”的演唱风格
一、中国流行音乐的来源
二、黎明晖:尖细、直白,“鸡猫子腔”
三、其他歌手
第三节 中国流行音乐演唱产生的社会影响
一、成为很受欢迎的新型音乐商品
二、壮大了音乐文化的受众人群
三、改造了国民性
四、成为爱情主题的代言物
第二章 1937—1949年间中国上海的流行音乐演唱
第一节 战乱中的上海社会
一、租界区中流行音乐的发展
二、救亡音乐思潮突显
三、爵士乐在上海的广泛传播
第二节 “小妹妹腔”的演唱风格
一、摇摆乐、叮砰巷、拉丁等风格
二、周璇:“轻、柔、甜”
三、李香兰:圆润、飘逸,美通风格
四、吴莺音:慵懒、朦胧,“鼻音式”
五、白光:浑厚、华丽、中音
六、严华等男流行歌手的出现
第三节 战乱时期流行音乐演唱的社会功能及价值体现
一、以男性化为主导的娱乐诉求
二、揭露社会黑暗面与动员救亡爱国
第三章 1949—1973年间中国香港的流行音乐演唱
第一节 殖民统治下的香港社会
一、流行音乐阵地由上海转入香港
二、国内外流行音乐文化在港交流频繁
三、百代唱片、邵氏影业与丽的电视等媒介的助力
四、音乐制作上实现了创编分离
第二节 轻快、爽朗、中音的演唱风格
一、“时代曲”风格的延续
二、葛兰:轻快、爽朗
三、潘秀琼:明亮、饱满、中音
四、姚莉:幽怨、低沉,布鲁斯风格
五、“民歌唱腔”风格
第三节 崇尚西方音乐文化与音乐民族审美心理依旧
一、受众逐渐年轻化
二、崇尚西方音乐文化
三、音乐民族审美心理依旧
第四章 1974—1983年间中国香港的流行音乐演唱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中的香港社会
一、本土意识突显
二、“工厂妹”文化与“三及第”文体的兴盛
三、电视综艺节目、有声彩色电影等传播媒介或载体的出现
四、其他相关因素
第二节 粤语演唱风格的兴盛
一、粤语流行曲的音乐来源
二、许冠杰:“粤语腔”,民谣摇滚风格
三、叶丽仪:明亮、圆润、饱满、略带中音色彩
第三节 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充满时代气息
一、对殖民社会的控诉
二、音乐作品的多层次性
三、音乐价值观念的转变
四、各类流行音乐歌唱比赛的举办
五、流行音乐排行榜的出现
六、诸多流行歌星演唱会的举办
第五章 1965—1975年间中国台湾的流行音乐演唱
第一节 “国统初期”的台湾社会
一、多种政策的不断调整
二、娱乐业与台湾流行音乐文化
三、唱片业的异军突起
第二节 轻快、哭腔与柔情的演唱风格
一、台湾流行音乐的来源
二、姚苏蓉:明亮、轻快,“戏歌腔”
三、尤雅:中性,“哭腔”
四、青山:“浑厚鼻音式”
五、邓丽君:甜美、婉转、柔情
第三节 邓丽君对大陆流行音乐产生巨大影响及其他
一、邓丽君深刻影响了大陆流行歌坛
二、促成多个歌唱大赛的举办
第六章 1975—1981年间中国台湾的流行音乐演唱
第一节 民族意识彰显中的台湾社会
一、台湾当局强力推行国语并颁令
二、台湾当局对现代民歌的默许
第二节 民谣演唱风格的产生、发展与兴盛
一、现代民歌风格
二、刘文正:清秀、纯净,校园民谣风格
三、蔡琴:浑厚、中音、略带沙哑
四、王梦麟:诙谐、幽默、亲切、自然
第三节 受众人群的转变与本土意识的体现及其他
一、台湾歌手、音乐人对大陆流行歌坛的直接影响
二、受众人群的转变
三、青年人寻求被社会关注与重视
四、本土意识与音乐原创
五、台湾当局抵制“三俗”流行歌曲的传播
结论兼及各视角关照
一、基于音乐社会学视角
二、基于音乐传播学视角
三、基于音乐声学视角
四、基于演唱本体视角
五、史料匡正及其他新发现
参考文献
附录一:歌手演唱风格及相关信息汇总
附录二:流行音乐演唱技巧分析索引
附录三:流行音乐作品谱例与分析索引
附录四:流行音乐作品曲式分析图索引
附录五:歌手声学频谱图与分析索引
附录六:歌手、歌唱家、音乐家等人物图片索引
附录七:唱片及相关图片索引
附录八:其他图片索引
附录九:相关表格索引
后记

作者简介

王韡,男,音乐学博士。硕士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师从杨维忠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攻读音乐社会学与音乐传播专业,师从曾遂今教授。现任职于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同时为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协音乐传播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海政文工团付林音乐工作室流行声乐教学总监,文化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音乐传播》期刊常务编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流行音乐演唱实践与理论的教学、科研工作。出版《中国流行音乐演唱风格研究(1927—1979)》《中国流行音乐演唱风格研究(1980—2010)》《中国流行音乐30年》(与付林合作)、《流行唱法入门》(副主编)、《流行唱法经典歌曲集》(参编)等著作,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现代传播》《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戏剧文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等课题十余项,指导百余名学生考入靠前外音乐学院或艺术院校,应邀在全国各大高校、文艺团体、文化局等举办学术讲座数十场。

内容简介

《中国流行音乐演唱风格研究(1927-1979)》为靠前系统的从音乐社会学角度介绍近现代中国流行音乐和流行音乐唱法的专业著作,系统、缜密、实证、生动。从音乐社会学的视角,把中国流行音乐演唱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社会思潮、社会价值观、社会心理、审美观念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价格说明

定价:为出版社全国统一定价;

文轩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受系统缓存影响,最终价格以商品放入购物车后显示的价格为准;

关于新广告法声明

新广告法规定所有页面信息中不得出现绝对化用词和功能性用词。

本店非常支持新广告法,但为了不影响消费者正常购买,页面明显区域本店已在排查修改,对于不明显区域也将会逐步排查并修改,我们此郑重声明:本店所有页面上的绝对化用词与功能性用词在此声明全部失效,不作为赔付理由。涉及“教育部声明”中的商品,均不代表教育部指定、推荐的具体版本,仅代表该商品的内容为指定、推荐书目。因极限用词引起的任何形式的商品赔付,本店不接收且不妥协。希望消费者理解并欢迎联系客服帮助完善,也请职业打假人士高抬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