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收藏海南炽热的人文背影
那些人
47年·两个人·一盏灯
挑扁担的航标工
能走,更要能游
被人说“犯傻”的父子
山区抄表员和他的33间房
他说:乡亲救过他的命
乡亲说:没法子能报答他
33个村寨,33间房
那份坚守,在南海深处
他骨子里有一种坚守
他心里装着一种深情
他对三沙有一种眷恋
鹦哥岭成名之后
他们成长成熟,生活中多了新的责任
他们坚守大山,绿色梦想痴心不改
他们用心用情,对黎苗乡亲的心意从未改变
乡亲在上
她对土地有深情
她对群众有忠诚
她对乡村有作为
她对生活有挚爱
浩气在心漾清流——追记共产党员、文昌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周经发
满心忠诚,不畏霜打,挺立于人民利益的防线上
廉洁公正,无愧使命,凝聚起人心和力量
心系百姓,知寒问暖,对群众疾苦有不舍的牵挂
崇高操守,甘于贫寒,认定自己只是司法力的保管员
山那头,有座美丽的云梯——记白沙黎族自治县靠前小学教师张心芸
教书、渡水,告诉娃娃外边的世界,她背起了一座座黎寨的梦想
执着、坚韧,激励学生迈过贫困,她对孩子有很真诚的守护
呕心、沥血,她曾藐视死亡,用真情为大山注入祖辈不敢想象的力量
历史,没有让女人走开——追记103岁的红色娘子军战士王运梅
英勇革命却失去孩子,是她心中长久的痛
独守老屋她相信家人终有团聚时
百岁申请入党她对党有至死的忠诚与挚爱
爱债如山
“为什么没有舍弃?”“因为爱他,他是我身上掉下的肉”
“为可能没有报答的付出,不后悔吗?”“为孩子,我愿一生陪他奔跑”
“你幸福吗?”“我幸福,世上没有比爱与爱的呼应更满足的事”
生命的承重是奉献——追记儋州市雅星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牛开成
乡土有爱,他的生命里有执着炽热的追求
赤胆忠诚,他把纪检工作看作神圣的使命
廉洁清正,是透入他骨髓的人生理念
师魂陈起贤
“以后我要为什么而活?”墓碑前的沉默,让他荒芜的人生再度燃起了信念之火
“我恨不得拿命换孩子一个好前程”一生对教育的倾囊捐助让他感到无限的幸福
“这太贵了,我真想回学校去”他将物质生活压榨到极限,但却将能量释放到了很高度
背起大山希望的兄弟俩
35年的钟声敲响了山寨的希望
割茅草编竹席黎苗乡亲注入坚守的动力
背孩子过河贫穷的大山充满爱的力量
走不出林海的那份拥抱
“水像母亲,要对得起从小养我们的水源和山林”
“即便是死,也要留在这山上”
苦日子擦亮了值得歌唱的青春
一种大爱流淌在林海
梦染绿色——记全国侨界杰出人物郑文泰
“如果说能有激励三代人报效祖国的东西,我想那唯是责任和爱”
“人的一生,要去做自己觉得很值得、很重要的事,而这,早已与金钱无关”
“这片土地是我幸福和力量的源泉,我已离不开这里,就像鱼儿离不开水,血脉已连着血脉”
为博鳌,为心中更高的梦
对博鳌怀揣梦想
万事创业坎坷多
海南与博鳌论坛同成长
天边,那一抹永远的鲜红——红色娘子军群描
我们上路吧
战争的岁月
不屈的脊梁
大地的女儿
大山深处好支书——追记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南训村党支部书记王文胜
他有一颗共产党员的赤胆忠心
为乡亲过好日子舍上自己
从农民的幸福中读懂老支书的幸福
虽是平凡也伟大——追记在救灾中倒下的海口抄表工庄华吉
生命很后的3天
一个52岁男人的平凡一生
抄表“抄”回了贫困老人
不屈的脊梁不沉的岛
“房子塌了!”
“你连家都不要了,还回来干什么?”
“好日子一定还会过上!”
危急时刻,他爬向溃坝口报灾讯
十六条生命和一个不朽的灵魂——追记文昌罗豆农场南洋村救人青年符传道
很后一刻的燃烧
舍不下的家乡
“孩子,我们回家”
我想,让山娃们看遍世界——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黎族教师王素颜
为什么选择当老师——为大山的孩子找到贫困中的希望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它是“扎根泥土”的,是对生命的爱和尊重
如果失明了该怎么办——“我想一直教下去,直到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为止。”
大山深处 金花绽放
那清贫而温暖的求学时光
那艰辛而幸福的教学生涯
那可爱又可塑的山里娃娃
我就想让孩子们多些笑声
一次关怀成人生转折点
一轮顶住重压的教育尝试
一种倾囊捐助的无私
那些事
“公庙”小学倏然百年
晏公庙:百年小学的“出生地”
胡昌史:当了26年“校长”的私塾先生
民国时期变身公立小学
烽烟平落,桃李芳香四溢街区
辉煌记忆,连续八年全岛靠前
七百年沧桑古墓“欲言又止”
初见苟太夫人墓园
文昌过世为何葬于海口
稀有的蒙汉二元文化墓
对苟太夫人的猜想
乡土奇人钟捷东
祖辈乡土难离
走读海南 坚心守护本土文化
人才楼:镌刻几多闯海梦
令人羡慕的人才居所
记录了几多人才楼变迁
闯海人心中都有“玉兰号”
“玉兰号”承载寻梦的年轻人
一场难忘的船上晚会
闯海人心中都有“玉兰号”
“时代旋律”拨动闯海心弦
李德成:20分钟写出的《海南梦》
勃克哈德:大东海边创作《海南岛》
西沙首任气象报务员的珍贵遗稿
建站任务由两位年轻人担负
艰难的登岛建站历程
西沙建站需有放弃生命的勇气
光膀子干活5分钟晒曝皮
岛上三个单位的战斗情谊
喝口淡水真香啊
圆梦钢笔画
各具风格的钢笔画
山川河流滋养的艺术灵感
中国钢笔画走上艺术舞台
画布上的黎家历史
画出沉甸甸的黎家历史
油画之路上艰难行走
日益壮大的黎族画家群
解密珍贵图片背后的故事
是世界上蔑视核武器靠前人
用生命保护的文件
神秘的基地和艰苦的创业
珍贵图片展现两弹一星成就
佳音妙曲背后的琼剧传承
恩师带他走上琼剧路
酸甜苦辣的从师之旅
倾囊相授带徒弟
良渚文化:古玉蕴精粹
礼器祭祀之玉
生活饰品之玉
古玉的鉴赏
眺望三沙的海上线路图
古代海南渔民密集航线
梳理古人三沙耕海之貌
小小股本簿折射早期海南股份制模式
解读股本簿
从股本簿看早期股份经营模式
“仿西人之法”的海南近代股份制
据推断渔业为海南股份制经济发端
民国股份制模式在各领域快速发展
海南股份制经济经历断续起伏
潜伏敌后的“听风者”
他是怎么被选中的?
成功“潜伏”
暗语:“太阳下山,快收衣服!”
一段沉甸甸的铁路遗殇
为掠夺资源,日军修建海南首条轻便轨铁路
海南铁路成为日军“输血”动脉
民国期间政府无力环岛铁路终未成行
“老铁路”的艰辛岁月
老线路工易书梅:石八线上“苦力”,扛200斤枕木
老捣工关柏诚:紧握铁锤,磨掉他23年光阴
老司炉工韩名光:高温炙烤,进隧洞险些丢了命
老铁路教师徐继春:病号才能吃上南瓜红薯
海南地契:折射时代的标本
据推断海南地契始于明晚期
海南官契民契各具风格
折射海南不同时期土地价值
汉族地契:记录琼人家园变迁
天灾下的艰辛生活
为避战乱断田典园
殓葬亲人无奈卖地
运刀如笔雕新韵
木雕中的海南印象
一位农家少年的艺术梦
“浙派”和“海派”风韵相柔
南岛语族揭示琼岛史前文明密码
神秘的南岛语族海南寻找物证
海南学界“失语”引发考古界震动
一份“迟来的报告”
出土物印证南岛语族的海南“痕迹”
抹不去的时代印痕
伤感、忏悔:“知青”是一种集体的受难
时代没有为所有知青准备相同的道路
知青文学的演变
岁月收存的西联胶林往事
老照片记录不平凡往事
周香眼中的周
漂泊南洋的抗日女性
成为割胶能手
拿什么童谣让孩子们唱?
孩子们需要新的儿歌
童谣百年历程折射当今创作缺失
当代儿歌创作需举社会之力
一代海南人的“青春记号”
海南靠前个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节目
岁月如歌,话筒传情
为一代人留下了青春记号
海上丝路联合申遗路漫漫
海上丝路的悠悠历史
海南应纳入“海上丝路”申遗预备名单
专家为“海上丝路”申遗把脉
那些景
诉不尽的南洋家风
三代侨情揉家训
黎氏家训代代传
耕读商皆可成业
美孝村:遥挂马鞍岭上的古画
一座火山石砌成的村子
耐人追寻的红色故事
远近闻名的“软风景”
扬苍仙井的美丽传说
村民的诗意生活
仙境催你奔格内 黎苗古寨好风光——琼中红毛镇什寒村探寻脱贫之路解析
小村“高处不胜寒”
黎苗共居闭塞偏远
20年苦苦寻找出路
“乡村旅游”敲开封闭山门
古寨为推销自己找“卖点”
“奔格内”模式把弯路拉直走
瑞溪:三百年,等待与你相遇
寻古:被古韵封存的小镇
探今:美丽乡村展现生态之美
展望:美食小镇待崛起
妙笔修复罗驿村
南宋建村 海南西行的古驿站
古村八景 凝结前人智慧心血
800年古村 风光人文两蔚然
昌城村:古城墙环绕的江畔美村
古城墙环绕的小村
峻灵王庙的传说
抗倭故事被演绎成“琼戏”
琼海仙窟村:碧塘白鹭梦之乡
岁月雕琢仙窟村之美
尊师重教绵延后人
革命志士成长之地
那份情
爱是一路艰苦的修行
善良妻子 包办婚姻
生米煮熟饭 韩碧初识君
多年杳无音 唯有心相牵
病中相守 不离不弃
爱情绝唱“黄何恋”
青春岁月里的纯洁爱情
大学生嫁给病中农民
爱情往事几程山水千般追忆
风雨携手朴素人生
李银桥为他们牵线
切磋书法搀扶相伴
水墨难描天青色 沫若予琼情至真
废寝忘食 摩崖考证
有感遗迹 “天涯”考古
三游“天涯” 激情赋诗
“海南岛仿佛是故乡”
感叹《崖州志》保存艰难
点校《崖州志》科学求实
赞誉海南似故乡
李桂琴:与琼剧拟下深情约誓
不懂戏曲吼着歌进了琼剧团
无数夜晚借着月光苦练基本功
哪怕受伤也对艺术有很执着的奉献
一家三代的琼剧痴情
琼剧创作的三代传承
苦修学养的波折人生
“官场另类”潜心琼剧创作
深爱海南,姑母称我“副岛长”
气质不凡顾念亲情
“深爱海南,姑母称我‘副岛长’”
为国家奉献人生的全部

                                

内容简介

她,辞去辛苦考上的公务员不做,一门心思转头报考省报记者;她曾独自跋涉在海南距省会*远的深山老林,采访有关对象;她曾在夜里坐着灯光昏暗的三轮车,在村路上颠簸前往采访目的地;她曾驱车来回六千多公里,从海口向着川西北的藏区稻城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