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编委会
前言
第一章 支气管哮喘概述
第二章 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病学
第一节 哮喘的发病率
一、哮喘病患病率的调查
二、哮喘病患病率逐年增高的原因分析
三、地理环境对哮喘病发病率的影响
四、季节与哮喘病发病的关系
五、社会心理因素与哮喘病的关系
第二节 哮喘的病死率
一、世界范围内哮喘病病死率在逐渐增高
二、哮喘病死亡率增加的原因
第三节 哮喘遗传流行病学
一、与IgE相关的基因
二、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的基因
三、与IL-4相关的基因
四、与IL-9相关的基因
五、与一氧化氮合酶相关的基因
六、与TNF相关的基因
七、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关的基因
八、与内皮素相关的基因
九、其他
第四节 哮喘的自然病程
第三章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一节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
一、宿主危险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性别
(三)个体特应性
(四)气道高反应性
(五)家族史
(六)种族
二、环境因素
(一)过敏原暴露
(二)空气污染
(三)吸烟
(四)气道炎症
(五)药物和食物
三、体液免疫因素
四、神经因素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一、炎症细胞、T细胞亚群与哮喘
二、哮喘相关细胞因子
三、气道重塑与支气管哮喘
第四章 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学
第五章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
一、哮喘的主要临床表现
二、重症哮喘的表现
三、几种典型哮喘发作的临床特点
四、几种少见哮喘类型的临床特点
第六章 支气管哮喘的辅助检查
第一节 胸部影像学检查
一、胸部X线检查
二、胸部高分辨CT扫描
三、CT肺功能检查
第二节 呼吸功能检查
一、支气管哮喘常规肺功能检测
(一)肺通气功能
(二)肺容量
(三)气道阻力
(四)弥散功能(TransferTL)
二、支气管哮喘肺功能检测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
(一)支气管哮喘患者检测肺功能临床意义
(二)肺功能检测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气道反应性测定
一、气道高反应性及检测方法
二、气道高反应性发生机制
三、诱发气道高反应性的条件
四、气道高反应性检测的方法及分类
五、气道反应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六、气道高反应检测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
七、支气管舒张试验及适应证
第四节 动脉血气分析
一、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
二、哮喘患者血气分析的主要变化
第五节 特异性变应原检测
一、病史
二、常见变应原
三、变应原检测
第七章 支气管哮喘的分期与分级
一、分期
二、分级
(一)发作严重程度分级
(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分级指南:GINA)
第八章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一节 诊断
一、临床诊断
二、诊断标准
第二节 鉴别诊断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二、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三、自发性气胸
四、胸腔积液
五、高通气综合征
六、肺血栓栓塞
七、弥漫性肺部疾病
八、心力衰竭
九、气道疾病
第九章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目标和控制标准
一、总的原则
二、哮喘治疗的目标
三、哮喘控制的标准
四、哮喘治疗方案的组成
五、哮喘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六、哮喘诊断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
第十章 2006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解读
一、GINA回顾
二、GINA的目标
三、GINA系列丛书
四、GINA2006目录
五、GINA2006主要变化概要
六、定义和概述
七、诊断和分类
(一)哮喘的诊断
(二)分类和分级
八、GINA2006哮喘治疗方案——5步治疗方案
九、哮喘治疗药物
十、哮喘管理方案
十一、医生的角色
十二、难治性哮喘
第十一章 支气管哮喘的常用治疗哮喘药物
第一节 常用药物
一、糖皮质激素
(一)全身用糖皮质激素
(二)吸入用糖皮质激素
(三)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二、β2受体激动剂
(一)药代动力学
(二)β2受体激动剂种类
三、茶碱类药物
(一)茶碱类普通制剂
(二)茶碱衍生物
(三)茶碱缓释和控释制剂
(四)茶碱在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四、抗胆碱能药物
(一)抗胆碱药临床药效学
(二)常用的抗胆碱药
五、白三烯调节剂
第二节 新型哮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一、新型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二、抗胆碱药
三、钾通道开放剂
(一)气道平滑肌中的钾通道
(二)钾通道开放剂对气道的作用
(三)钾通道开放剂的展望
四、吸入糖皮质激素
五、ICS的临床应用
六、抗白三烯药物
七、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
八、组胺受体拮抗药
九、炎症介质拮抗药和激动药
十、变应原和抗IgE防治在哮喘中的地位
十一、卡介苗和分枝杆菌
第十二章 危重症哮喘(哮喘持续状态)的诊治
第一节 危重症哮喘
一、概述
二、病因
三、病理生理
四、诊断
五、鉴别诊断
六、治疗
第二节 重症哮喘的辅助通气技术
一、机械通气的适应证
二、无创机械通气(NPPV)
三、人工气道的建立和辅助治疗
四、机械通气的策略和技巧
五、机械通气时的辅助治疗手段
六、机械通气的撤离
七、机械通气治疗的预后
第十三章 支气管哮喘的免疫治疗
第一节 特异性免疫治疗
一、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
二、SIT治疗变应性哮喘的作用机制
三、SIT治疗变应性哮喘的疗效
(一)近期疗效
(二)远期疗效
四、SIT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五、SIT治疗变应性哮喘安全性
六、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新途径
七、变应性哮喘SIT治疗的新动向
八、变应原疫苗研究进展
(一)水性变应原
(二)缓释和修饰变应原疫苗
(三)混合性变应原疫苗
(四)重组变应原
(五)其他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一、免疫增强剂
(一)卡介苗(BCG)相关组分
(二)γ-干扰素
二、免疫抑制剂
(一)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
(二)特异性免疫抑制剂
第十四章 支气管哮喘的吸入疗法
一、概述
二、吸入疗法的解剖和生理基础
(一)吸入疗法的解剖基础及作用位点
(二)气道吸入疗法的药代动力学
三、吸入疗法的药代影响因素
(一)吸入颗粒在肺内沉积的形式
(二)吸入颗粒对肺内沉降率作用
四、吸入疗法的优点
五、常用吸入装置
(一)定量吸入器
(二)干粉吸入器(dry powder inhaler,DPI)
(三)喷射式雾化器
(四)超声雾化器
(五)挤捏式雾化器
(六)泵式雾化器
六、吸入装置的临床选用
(一)常用的吸入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二)人工通气时的吸入疗法
七、吸药前的操作
八、吸入疗法慎用者
九、常用吸入药物
十、吸入疗法临床应用需要注意的常见问题
十一、吸入疗法的护理
第十五章 支气管哮喘的分级治疗
第一节 非发作期哮喘的分级治疗
一、分级治疗原则
二、哮喘患者分级方案的选择
第二节 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分级治疗
一、哮喘急性发作的家庭治疗
二、哮喘急性发作的住院治疗
三、哮喘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的临床问题
(一)有针对性进行合理的检查
(二)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检查是哮喘的主要诊断依据
(三)正确进行药物治疗
第十六章 支气管哮喘的心理治疗
第一节 心理因素对哮喘的影响
一、流行病学
二、发生机制
第二节 哮喘对心理的影响
一、流行病学
二、发生机制
第三节 临床心理表现
一、一般心理特征
二、心理测验与心理诊断
第四节 哮喘患者的心理治疗
一、常用心理疗法
二、药物疗法
三、集体心理治疗
第五节 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
一、哮喘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二、导致心理障碍的环节
三、心理护理
第十七章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治疗
一、中医药物治疗
(一)概述
(二)治疗原则
(三)分证论治
(四)转归预后
(五)预防及护理措施
(六)结语
二、中医治疗哮喘的常用方剂
三、针灸及其他疗法
四、支气管哮喘的穴位治疗
第十八章 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
第一节 与年龄有关的支气管哮喘
一、老年性哮喘
(一)概述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鉴别诊断
(六)治疗
(七)预后
二、婴幼儿哮喘
(一)概述
(二)病因
(三)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
(七)治疗原则
(八)护理评估
(九)护理诊断/问题
(十)护理措施
第二节 与职业、运动、药物、食物有关的支气管哮喘
一、职业性哮喘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病因
(四)发病机制
(五)常见致哮喘物
(六)临床表现
(七)实验室检查
(八)诊断
(九)治疗
(十)预防
(十一)预后
二、运动性哮喘
(一)概述
(二)EIA的流行病学
(三)EIA的发生机制
(四)EIA的诊断
(五)EIA的鉴别诊断
(六)EIA的预防和治疗
三、阿司匹林等药物诱发哮喘
(一)概述
(二)阿司匹林哮喘的流行病学
(三)阿司匹林哮喘的发病机制
(四)阿司匹林哮喘的临床特征
(五)阿司匹林哮喘的诊断
(六)阿司匹林哮喘的治疗
(七)预防
四、食物过敏性哮喘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食物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制
(四)诱发食物过敏性哮喘的食物种类
(五)食物过敏性哮喘的诊断
(六)食物过敏性哮喘的治疗
第三节 月经性支气管哮喘
一、概述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
第四节 激素抵抗性哮喘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定义和临床特征
(一)定义
(二)分类
(三)临床特征
(四)激素依赖型哮喘
四、GR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二)鉴别诊断
五、治疗
(一)支气管扩张剂
(二)糖皮质激素
(三)替代治疗
六、预后
第五节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病因
四、发病机制和病理
五、症状和临床特点
六、诊断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九、预后
十、预防
第六节 胃食道反流性哮喘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病理生理
四、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
六、诊断标准
七、治疗
第七节 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
四、过敏性鼻炎的诊断
五、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第八节 妊娠与哮喘
一、妊娠期母体和胎儿的生理学特点
二、哮喘与妊娠的相互关系
三、妊娠哮喘的治疗和管理
四、妊娠哮喘患者的产科用药
五、小结
第十九章 难治性哮喘
第一节 难治性哮喘的定义、分型和发病情况
第二节 不稳定性哮喘
一、脆性哮喘
(一)流行病学
(二)发病机制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治疗
二、夜间哮喘
(一)夜间哮喘的发病机制
(二)夜间哮喘的诊断
(三)夜间哮喘的治疗
第三节 慢性持续性哮喘
一、糖皮质激素依赖性哮喘
(一)患病率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
二、糖皮质激素抵抗性哮喘
(一)患病率
(二)发病机制
(三)SR的诊断、分型和临床表现
(四)SR哮喘的治疗
第二十章 支气管哮喘常见并发症
第一节 自发性气胸和纵隔气肿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特点
第二节 气道黏液栓阻塞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特点
第三节 肺部感染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特点
第四节 呼吸衰竭
第五节 哮喘猝死
第六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特点
第七节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第二十一章 小儿支气管哮喘
第一节 小儿哮喘的概述
第二节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病学
一、发病率
二、导致哮喘患病率升高的因素
第三节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致病因素
一、内在因素
二、外在因素
第四节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
一、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典型表现
二、不同诱因小儿哮喘的临床表现
三、重症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
第五节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辅助检查
一、胸部X线及CT检查
二、肺功能检查
(一)常规肺功能检查的初检
(二)支气管舒张试验
(三)支气管激发试验
(四)脉冲震荡技术(IOS)
(五)潮式呼吸肺功能
三、血气分析
第六节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一、儿童哮喘的诊断
二、婴幼儿哮喘的诊断
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
四、哮喘的分期与分度诊断
第七节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一、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一)糖皮质激素
(二)β2受体激动剂
(三)茶碱
(四)抗胆碱能药物
(五)白三烯调节剂
(六)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七)抗组胺药物
(八)特异性免疫治疗(SIT)
(九)免疫调节剂
(十)中药
二、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阶梯治疗方案
第八节 小儿支气管哮喘危重状态的诊断和治疗
一、定义
二、病理生理
三、临床表现
四、辅助检查
五、治疗
六、雾化吸入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应用剂量
第九节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教育与管理
一、教育内容
二、教育方式
三、管理目标
四、长期管理的内容
第二十二章 支气管哮喘的预防、护理与健康教育
第一节 支气管哮喘的预防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二、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
三、相关护理诊断/问题
四、护理评价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教育
一、概述
二、哮喘教育的必要性和临床意义
(一)哮喘教育的对象
(二)哮喘患者教育的目标
三、哮喘教育的方式
四、哮喘教育的内容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被世界医学界认可为四大顽症之一,被列为十大死亡原因之*。2002年我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年内患病率为0.5%~3.3%,较10年前上升了64.8%。全国估计有哮喘患者2000万人之多。因此哮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从而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