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家养状态下的变异
变异的原因
习性和器官的使用与不使用的效应;相关变异;遗传
家养变种的性状;变种与物种区分中的困难;家养变种来源于一个或者多个物种
家鸽的品种,它们的差异和起源
古代依据的选择原理及其效果
无意识的选择
人工选择的有利条件
第二章 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变异性
个体之间的差异
可疑物种
分布广、扩散大的常见物种容易发生变异
各地区较大属内的物种比较小属内的物种更加容易产生变异
类似于物种内各个变种之间的情况,一个大属内的许多物种程度不同地紧密相连,而且在分布上有局限性
第三章 生存斗争
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关系
广义的生存斗争
生物按照几何级数增加的趋势
抑制生物数量增加的因素
生存斗争中动植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同种个体之间和变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最激烈
第四章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的作用
性选择
自然选择的实例
个体杂交
通过自然选择产生新类型的有利条件
自然选择造成的灭绝
性状趋异
通过性状趋异和灭绝,自然选择对共同祖先的后裔发挥作用
生物体制进化能够达到的程度
性状趋同
摘要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环境改变的影响
用进废退与自然选择,飞翔器官和视觉器官
适应性变异
相关变异
生长的补偿和节约
多重构造、退化构造、低级构造容易变异
发育异常的构造很容易变异
种级特征比属级特征更容易变异
摘要
第六章 本学说之难点以及解释
遗传变异学说的疑难问题
过渡变种的缺乏
具有特殊习性和构造的生物的起源和过渡
完美而复杂的器官
过渡的方式
自然选择学说的特殊难点
自然选择对次要器官的作用
功利说具有多少真实性:美是如何得到的
提要:自然选择学说包含的体型一致律和生存条件律
第七章 关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异议
第八章 本能
本能与习性的起源不同
家养动物的习性或者本能的遗传变异
特殊本能:杜鹃的本能·养奴的本能·蜜蜂筑巢的本能
反对将自然选择学说应用在本能上的理由:中性昆虫
第九章 杂种性质
初始杂交不育性和杂种不育性的区别
不育性的程度
支配杂种不育性的规律
初始杂交不育性和杂种不育性的起因
交互的两型性和三型性
物种杂交和其混种后代并非总是可育的
除了育性,杂种和混种的比较
摘要
第十章 地质记录的不完整
现代生物中缺少中间变种
由沉积速率和剥蚀程度推测时间的进程
古生物化石标本的贫乏
任何一个地层中都缺少众多中间变种
整群相关物种的突然出现
整群物种在已知最古老的含化石地层中突然出现
第十一章 古生物的演替
新物种陆续缓慢出现
灭绝
全世界生物演化几乎同时进行
灭绝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其与现存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古代生物的进化状况与现代生物的比较
晚第三纪同一地区同一类型生物的演替
上一章与本章摘要
第十二章 生物的地理分布
影响现存生物分布状况的几个因素
物种单一起源中心论
生物的传播方式
冰期时的传播
南北冰期的交替
第十三章 生物的地理分布(续)
淡水生物的分布
海岛上的生物
海岛上不存在两栖类和陆栖哺乳类
海岛生物与邻近大陆生物的关系和生物从最近的起源地向海岛迁移及其后来的演变
第十四章 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和退化器官的证据
分类
同功的类似性
关于连接生物亲缘关系的性质
形态学
发育和胚胎学
退化的、萎缩的和停止发育的器官
摘要
第十五章 综述和结论

                                

内容简介

如果我们认真观察有着悠久历史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比较同一变种或者亚变种中的个体,将会发现家养生物间的个体差异要远远大于自然状态下的物种或者变种之间的个体差异。各种各样的家养动植物,人们将其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进行培养,从而产生了多种变异。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由于家养的生活条件与亲种在自然状态下的条件不同,所以才导致了这种变异。奈特认为家养生物的变异和过多的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显然,在新的生活条件的影响下,生物经过若干世代才能发生巨大的变异;而且,只要生物的体制发生变异,在接下来的几个世代会一直变异下去。还未见过一种变异的生物经过培育后停止了变异的情况。*古老的栽培植物依然在发生变异形成新变种,如小麦等植物;*古老的家养动物也在发生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