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黄帝内经·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长寿者养生秘诀
养生之道
人体生长规律
养生的四种境界
四气调神大论篇:四季养生法
四季养生规律
阴阳之道与养生
生气通天论篇:不生病的智慧
阴阳平衡是养生的根本
阳气的重要性
四季邪气的更替
过食五味对身体的伤害
金匮真言论篇:疾病从哪里来
风邪是百病之首
事物的阴和阳
五脏与四时的对应及其应用
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五行与疾病诊治
阴阳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
四时阴阳对人体的影响
用阴阳学说解释疾病
调和阴阳要顺应自然规律
疾病的阴阳与疗法
灵兰秘典论篇:十二脏腑功能简述
脏腑的功能
脏腑的协调统一
六节藏象论篇:气候致病
日月的运行规律
太过、不及与平气
五运之气、阴阳变化对万物的影响
脏腑功能在体表的反映
人迎脉、寸口脉与经脉病变的关系
五脏生成篇:详诊五脏之病
五脏与五味
从面色看五脏的荣枯
五色、五味、五脏的对应关系
气血与健康
望色与诊脉结合判断疾病
五脏别论篇:五脏分类及诊病方法
奇恒之腑和传化之腑
切寸口脉可以诊全身疾病的原理
异法方宜论篇:地域气候影响治病
不同地区疾病的治疗方法
移精变气论篇:治病方法同时而异
不同时期疾病的治疗方法
色脉诊察法
诊治疾病的要领
汤液醪醴论篇:五谷养生法
汤液醪醴的制作方法
现代人需药物内服、针灸外治病才能愈
五脏阳气被遏所引起的疾病与治疗
玉版论要篇:察色诊治方法
《揆度》和《奇恒》
病色在面部的表现
脉象与疾病
脉要精微论篇:望闻问切四诊法
诊脉的要点
从神色与面色看五脏精气
阴阳变化在脉象上的表现
从梦看人阴阳之气的变化
诊脉的原理
疾病的形成与演变
旧病和新病的判断
尺肤诊脉法
诊脉查病
平人气象论篇:健康的脉象
从脉象和呼吸看人的健康程度
脉象与胃气的关系
寸口脉与疾病
真脏脉的死亡日期规律
逆四时的脉象
五脏的常脉、病脉和死脉
玉机真脏论篇:四季脉象与五脏疾病
四季的脉象
脾脉的脉象
病邪在五脏中的传播
疾病的乘传
五脏的真脏脉
真脏脉主死的原因
脉象逆四时
五实与五虚
三部九候论篇:三部九候断疾病
三部九候
三部九候的诊断方法
脉象的冬阴夏阳
经脉别论篇:疾病的形成及治疗
各种因素对疾病形成的影响
食物在体内的运化
六经气逆产生的疾病与治疗方法
脏气法时论篇:五脏的保养
五脏和四时、五行的关系
五脏病变在时间上的变化
五脏病变的症状与治疗
五脏、五色、五味
五味与五脏疾病的治疗
宣明五气篇: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五气对人的影响
宝命全形论篇:顺应四时规律是养生的根本原则
治病之道
针刺的五个要领
八正神明论篇:针刺也要有规律
针刺的方法和原则
虚邪和正邪
针刺的补法和泻法
形和神
热论篇:热性疾病的传变与治疗
伤寒在六经的传变
伤寒病的治疗
表里经脉同时受寒邪的症状
评热病论篇:热病的变症与治疗
阴阳交
风厥
劳风
肾风
逆调论篇:注意调理保养不生病
从症状看疾病
气逆病的表现和成因
咳论篇:咳嗽的中医原理
五脏咳
六腑咳
风论篇:风邪侵入人体引发的疾病
风邪引起的疾病
风病的诊断
痹论篇:痹病分析与治法
痹病的产生和分类
五脏六腑的痹病
营气、卫气与痹病
痹病的各种表现及成因
调经论篇:经脉永远都是很重要的
有余和不足
神的有余和不足
气的有余和不足
血的有余和不足
形的有余和不足
志的有余和不足
气血逆乱与疾病的形成
虚证和实证的形成
虚实证的补泻原则
标本病传论篇:疾病的标本与针刺
病的标本属性与逆治、从治
脏腑疾病的传变规律
天元纪大论篇:五运六气话养生
五运与三阴三阳的关系
五运主管四时
气的盛衰规律
天地之气的循环规律
五运与三阴三阳的配合
至真要大论篇:人体与天地变化
六气主岁时的情况
风化的运行与疾病的治疗
在泉之气侵入人体产生的疾病与治疗
司天之气侵入人体产生的疾病与治疗
在泉之气不足和司天之气不足的治疗原则
六气过盛导致的疾病与治疗方法
六气相复对人和自然界的影响
六气相复所致疾病的治疗
气的分属与人体的对应关系
胜气、复气的变动与疾病的发生
客主相胜时出现的疾病与治疗
用药性与五脏、五气的关系来治病
三阴三阳划分的依据与治病准则
六气的变化对发病和治病的影响
胜气和复气的变化规律
六气变化对补泻的影响
六气致病的机理
药物的阴阳和配方原则
逆治、从治、反治
君药、臣药、使药
疏五过论篇:面面俱到治病很合理
避免治病中的五种过失
征四失论篇:医生诊治很易犯四种错误
治病失败的四个原因
阴阳类论篇:阴阳与疾病的关系
三阴三阳经脉的脉象
三阴三阳经脉的雌雄
病人死亡日期的推断
方盛衰论篇:梦境所反映的盛衰
阴阳脉象的逆顺与生死
诊断疾病的“十度”
黄帝内经·灵枢
九针十二原:针刺的一般规律
经气的变化与针刺
虚实补泻的原则
九针及其功用
邪气对人体的伤害与针刺原则
脏腑之经气所出
针刺时的注意要点
脏腑之十二原穴
邪气脏腑病形:邪气对脏腑的侵袭
邪气侵入经脉后的变化
邪气侵入五脏对人体的伤害
人面不怕冷的原因
诊断疾病要综合考察
五脏脉象的六种变化
五脏疾病的针刺治疗
脏腑的合穴
六腑病变的表现与治疗
寿夭刚柔:寿命与体质
人之阴阳刚柔对针刺的影响
针刺次数的选择
寿命长短的推测
刺法三变
营分病、卫分病、寒痹病的表现与治疗
本神:“神”是人体的根本
五脏藏神
神伤的症状和调治
终始:两处脉象的诊察
比较人迎脉和寸口脉,判断六经病变
针刺的原理
补泻方法的选择
针刺次数和方法的确定
针刺的禁忌
经脉:主要经脉的介绍
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少阴心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厥阴肝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经脉气绝时的表现
经脉受邪的表现
经脉和络脉病变的判断
十五络脉
经筋:经筋的路线
足太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少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阳明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太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少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足厥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太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少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阳明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太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厥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手少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骨度:骨骼的长度
人体骨节的长度
五十营:营气运行的循环
经气在人体运行的长度
营卫生会:营卫与气血
营卫二气在人体的运行与相会
三焦之气发出的部位
寒热病:寒热病的治疗
寒热病的表现与治疗
患痈疽难治的五个部位
癫狂:癫狂病的治疗
癫病的表现与治疗
狂病的表现与治疗
逆病的表现与治疗
热病:热病的治疗
热病的发展
不同表现的热病的治疗
热病禁用针刺的情况
治疗热病的59个穴位
厥病:逆乱引发的疼痛
厥头痛的各种表现与治疗
厥心痛的各种表现与治疗
口问:生活小病的治疗
病邪侵入各孔窍所产生的疾病
病邪侵入孔窍所产生疾病的治疗
师传:问诊的技巧
医生和病人的关系
脏腑大小的推测
决气:六气的功能
六气
六气充余或不足的表现
肠胃:消化道的介绍
肠胃的大小
平人绝谷:肠胃的功能
七天不进饮食就会死亡
海论:人体中的四海
人体的四海
四海正常和反常时的情况
逆顺肥瘦:胖瘦对针刺的影响
顺应自然的治病原则
病传:疾病的传变
邪气在内脏的传变
外揣:通过声色判断病变
从人的外在表现和变化揣测内脏病变
本脏:脏腑的重要性
五脏大小、高低等对疾病的影响
从形体看五脏
脏腑与各组织之间的对应
五色:面部的五色
面色与疾病
疾病轻重的判断
面色变化与病人死亡时间的预知
论勇:勇怯的分别
性格对抵抗疾病能力的影响
论痛:对疼痛的忍受力
不同人群对疼痛的忍受力
天年:影响寿夭的因素
生命的产生
人体血气的盛衰规律
五味:食物的五味
五味归走五脏
五味与养生
贼风:虚邪贼风的侵袭
外邪侵入人体所发生的病变
玉版:痈疽等疾病的治疗
针与天地合参
疾病的逆顺
经脉的要害部位
百病始生:疾病产生的原因
疾病的发生
积病的发展过程
忧恚无言:失音证的治疗
人体发音器官的功能及其病理
失音证的针刺疗法
通天:阴阳五种类型的人
阴阳五种人的特征
岁露论:疟疾的治疗
疟疾病发作的时间性
贼风邪气伤人的规律性
日月运行对人气血变化的影响
三虚、三实与发病
八方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大惑论:眩惑症的治疗
视歧的发生
营卫之气异常所发病与治疗

                                

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的有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