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四川当代作家研究》编委会
文学生涯与创作
论高缨的创作
曲折的成长历程
探索人的心灵和命运
追求艺术的性
如诗如画的语言
历史的教训和作家的责任
“人生乐在相知心”——读《高缨小说18篇》



关注时代 直面人生——论高缨新时期小说审美的追求


他与共和国同行——高缨创作研究
一、在一场大讨论中脱颖而出
二、“人民,是我心灵的母亲”
三、浪漫主义:艺术性的追求
四、道路在历史风雨中延伸
晚年高缨文心犹壮
作家高缨的乐山情缘
“丁佑君助我与乐山结缘”
见证乐山农村变革
乐山作家的良师益友
对乐山文学满怀期待
那年,作家高缨在马边
山野文学
遍街达吉
离奇失踪
谆谆教诲
我与高缨的文学情缘
聚焦代表作
《达吉和她的父亲》——从小说到电影
性格、矛盾、典型及其他——从《达吉和她的父亲》讨论中想到的



是不是正常的创作方法?——与冯牧同志商榷《达吉和她的父亲》的改编



性格冲突、思想意义及其他
谈谈我的直感
是迷惑力,还是艺术说服力?
怎样“更上一层楼”?
谈马赫的形象及有关问题
重话马赫及其他




是提高还是“拔高”?——读《达吉和她的父亲》及其讨论
有关《达吉和她的父亲》的争论





周与《达吉和她的父亲》
一、《达吉和她的父亲》走上大银幕
二、讲话破除条条框框
三、文艺界迎来新气象
《达吉和她的父亲》的历史聚讼与当下意义
一、特殊年代的另类叙事
二、电影改编:从另类转换为主流
三、一场“极为罕见”的文坛聚讼
四、遗训:爱在边疆
其他作品研究
《山高水远》



评长篇小说《云崖初暖》
真实的艺术——读四川抗洪救灾报告文学选《霞光》
激情·意境·文采——高缨散文谈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印象
“赤膊的船工,正迎着浪涛……”
“淡淡的、暖人的微笑”
思念总在分手后——读高缨的中篇小说《薛玛姑娘》
漫谈高缨的短篇小说
《奴隶峡谷》:见证一段难忘的历史
理论阐发
由《达吉和她的父亲》所想到的
回答
谈偶然
诗人高缨答古典文学研究家贾沛若的一封信
发人深思的包璞丽——中篇小说《寻找包璞丽》读后
营造作家成长的良好氛围——一封寄往马边彝乡的书信
高缨:“文学创作就是不断地探索”
记者笔记

                                

内容简介

1961—1962年间,在周对文艺问题讲话的推动下,我国文艺界曾经展开过对小说和同名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的热烈讨论。在党的“双百”方针屡遭践踏、文坛笼罩着“左倾”思潮的情况下,这场生动活泼的自由讨论所体现出的百家争鸣的精神,多么令人欣喜!讨论涉及了艺术的规律、典型的塑造及文学中的人性人情等问题,对活跃创作思想和理论批评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创作和评论人才的成长。通过这场讨论,人们进一步熟悉了一个富有才华的青年作家——高缨同志。引起争论的作品,并不是高缨的处女作,但应当说是这个引起争论的作品,才使他初步显露出的独特艺术风格在文艺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反响。这场讨论也推动了高缨的创作不断发展,日趋成熟,而今已成为活跃在当代文坛上的一位创作旺盛、较有影响的中年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