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威尔逊

企业采购书卡请拔打028-83157469,团购书目请拨打19113427458(法定工作日9:00-17:00)

定  价 :
¥ 29.80
文 轩 价 :
¥23.50 (7.9折)
库  存 :
库存紧张
作  者 :
邵珊,季海宏
所属分类 :
图书 > 社科经管 > 历史文化 > 外国历史
促销活动 :
❤图书音像单笔满100减30!(特价图书、电子书除外)
❤老客户回馈,积分换礼券,购书更实惠
❤图书订单非新疆西藏地区包邮,新疆西藏运费每单20元
详情 >>
购买数量 :
- +
立即购买
服  务 :
由"文轩网"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正品低价| 闪电发货|货到付款| 高效退换货
  • 作 者: 邵珊,季海宏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7-01
  • 开 本:32开
  • 页 数:225
  • 印刷时间:2013-07-01
  • 字 数:无
  • 装 帧:平装
  • 语  种:中文
  • 版 次:1
  • 印 次:1
  • I S B N:9787544740548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威尔逊的人文主义批评观
1.人文批评之旅的起点与终点
2. 共和梦想的伤与痛
3.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承
3.1. 罗尔夫和高斯
3.2. 泰纳和阿诺德
3.3 前辈门肯
4. 批评家职责的再定义
5. 批评的非功利性态度
5.1. “创伤”与“神弓”密不可分
5.2. “神弓”≠“工具”
6. 文学批评的文学性
7. 多维度的社会历史批评
第二章 威尔逊与欧美文学
1. 狄更斯不为人知的痛苦
2. 菲茨杰拉德成功的背后
3. 海明威专享尊重的批评家
4. 平民化的《尤利西斯》
4.1. 象征主义——现代情感叙事途径
4.2. 平民话的《尤利西斯》
4.3. 城堡内外
5. 是小说还是批评?
6. 文学的历史叙述
6.1. 欧陆传统与本土创新
6.2. 独立文学身份的创建
7. 历史的文学叙述
8. 与纳博科夫的争执
8.1. 从交流到争执
8.2. 势不两立的开始——《洛丽塔》
8.3. 分道扬镳——关于《奥涅金》译文的争论
8.4. 最后的争端
第三章 公共知识分子威尔逊
1. 也说公共知识分子问题
2. 威尔逊的公共立场
3. 在主流文明的边缘
4. 在历史的深处
5. 威尔逊的“大政治”
6. 威尔逊与学院派
结语
注 释
参考书目
主要人名英汉对照表
埃德蒙.威尔逊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作者简介

邵珊
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英语系交流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与文化和英语教育。先后在《外国文学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

季海宏
比较文学博士,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现为南京师范大学靠前符号学研究所副所长,剑桥大学BEC考试南京考官队队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语言教学和符号学。

精彩内容

    人文批评之旅的起点与终点
    回溯威尔逊的生平和批评传统,“老石宅”是一个不错的起点,因为它就像一块化石,记录了威尔逊家族几代人的荣辱沧桑,沉淀了历经几百年风雨洗刷的精神和价值观;它又像一处美国历史的微缩景观,完好地保留着工业革命之前的纯真和“原始”,任何来访者到这里都可以一睹两百多年前美国的乡村生活图景。
    “老石宅”是威尔逊祖上留下来的一处老宅,建于18世纪末,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独立战争后,在靠前次西迁过程中,威尔逊的祖辈离开新英格兰,来到了圣劳伦斯河和安大略湖以南的北部荒野,在离纽约不远的一个叫塔尔科特维尔(Talcottville)的小镇定居下来。很早在纽约塔尔科特维尔定居的是来自新英格兰的西进移民。
    18世纪末他们赶着牛群从康涅狄格州和马萨诸塞州来到了荒野的安大略湖和圣劳伦斯河以南的北部乡村,他们在这里定居,延伸了新英格兰的文化和疆域……脱离了新英格兰宗教但仍然说着新英格兰的语言使这里的居民感到无比的自由。他们代表了全新美国的一部分,他们会在以后的一个世纪里不停地迁移,直到他们能建起如新英格兰一样的文明。这片土地,美丽而广阔,还从未像新英格兰那样被教化:环境仍然比人更强大。但这处老宅和以后建起的那些木制的房子和镇子相比显得卓尔不群,它就是建立文明的一种尝试。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融合了东海岸的宜人舒适和开拓者的粗砺和坚韧。
    对今天的美国人而言,老石宅就是先辈们不断摆脱英国统治、尝试创立美国文明的丰碑,它承载了沉重的历史,是祖辈不断追求自由的象征。这座三层的石宅有着厚实的墙壁,宽阔的门廊和古典的石柱。它坚实、宽容、淡定,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有着处事不惊的定力;它更像一个静止的坐标,有了它的参照,人们才能更清楚地度量现在,预测未来。
    威尔逊每年夏天都会来这里静静地住上一段时间,就像一个身心疲惫的人需要回到这里汲取力量,恢复元气;又像一个困惑的灵魂需要回到这里与它的祖先对话,以获得精神支撑。威尔逊人生的很后20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20世纪30年代初威尔逊在经历过经济危机给美国人民带来的怀疑和困惑后再次回到这个“过去”中,似乎想从这个“过去的口袋”。中找到指点迷津的答案,并写下了散文《老石宅》。回顾自己的过去,威尔逊意识到他从来都离这个“过去”不太远。他觉得自己其实一直深陷于他父辈的世界。威尔逊在这篇散文中娓娓道来那些曾在这个古屋居住过的前辈,那些故事都没有令人愉悦的结局。读者能从中感受到30年代初作者写这篇散文时的悲观伤感情绪,同时也察觉到这个浸润在加尔文清教传统和新英格兰斯文风范中的家族始终与外界格格不入,他们坚守着早期殖民者淳朴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旨趣,对庸俗的资本主义拜金思想有着本能的反感。
    威尔逊小的时候就曾体会过这种价值观的冲突。在威尔逊10岁那年,他的叔叔带他到附近的一名新贵詹姆斯?芬弛(JamesFinch)的豪宅去玩,在那里威尔逊幼小的心灵受到了靠前的冲击,芬弛一家在小威尔逊面前炫耀的金钱的力量对威尔逊的一生都有影响。小詹姆斯拥有着他无法想象的优越的物质生活,琳琅满目的玩具,任其差遣的仆人,这个富家子弟小小年纪就过着公爵般的品质生活,有着封建君主般的专横傲慢。这是威尔逊靠前次感受到他所接受的斯文教养和新贵所代表的势力之间的冲突,也靠前次看到了贫富的悬殊和阶级的分化。从此,新贵代表着与威尔逊的世界格格不入的一种力量和价值观,而且,威尔逊还感到,这种力量和价值观控制并震慑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
    慢慢地,不知不觉地,人们开始把自己的利益和我的曾祖父所称的“金钱的力量”等同。他们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劳作,忍气吞声――他们不再是刘易斯镇上的靠前批能主宰自己命运的公民了……他们似乎被历史的潮流所吞噬。
    19世纪后半期,当工业文明的影响铺天盖地,美国经济日渐繁荣富庶的时候,威尔逊的父辈们却默默地生存于社会的边缘,与流行的价值观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们在坚持传统信念、自由独立意志的同时,还坚信公民身负的责任,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服务公众。在威尔逊半个世纪的不辍笔耕里,在他对美国公众生活的批评和参与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父辈身上的共和主义精神遗产在威尔逊身上的传承。
    威尔逊曾经经历过与他的父亲相似的精神崩溃,但他很终坚持了下来,因为他从父辈身上获得的那种品质给了他恒定的精神支撑,从他们身上他找到了一贯的传统精神。威尔逊在他6l岁时又回到了老石宅,回顾自己的一生,他不禁生出了很多感慨,并随即写下了散文《60岁时的作家》。他深深地感慨:虽然自己已经经历过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然而他内心很深处的东西根本就没有改变,从他读大学时离家到晚年又回到老石宅,他恍然觉得自己其实从来都未曾离开过这里,石宅对威尔逊有着巨大的凝聚力量和镇定心灵的作用,过去的几十年中,每当威尔逊感到无助和困惑的时候,他都会回到这里小住一段时间,在这里读读书,散散步,也在精神上重拾那些遗落的品质。在这里寻回的尊严和自信使威尔逊有足够的力量去战胜现实生活中的混乱、虚伪和诱惑。
    老石宅是威尔逊人生之旅的起点,就是在这里,在这个古朴的、依然散发着“原始”气息的美国缩影中,威尔逊确立了自己的文学志向;老石宅又是威尔逊人生之旅的终点,因为他确实从来都未曾离开过他的祖辈所赋予他的精神遗产,他的一生始终实践着从他们那里继承来的高尚德行和价值观,那是“(对世界的)钻研和理解的精神而不是攫取和消费;那是给(世界)以光明和生命而不是对拼命获得权力的激情;那是要缩小而不是要保留或扩大人与人之间社会差别的行动的动力。”。这种德行和价值观是威尔逊一生文化使命的准绳。而要完成这样的使命,有效实现对重商主义的批判,仅靠躲在象牙塔里搞艺术是不够的。只有服务公众,唤醒公共意识才能给新贵很好不错以积极回应。在这种信念的驱动下,威尔逊选择了做一个文学批评家,并很终走向公共知识分子的舞台。P19-22

主编推荐

    “美国很后一个文学通才”埃德蒙?威尔逊是美国20世纪很重要的文学和社会批评家,影响直至今天。放在现今的视野里,他的文学批评中的注重审美性和人文主义精神,他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职责履行和人文关怀,依旧可以照进现实。作为文学批评家,他竭力发掘、提携新人,梳理美国文学脉络;他反对学院派的那一套闭门造车、闭关自守的作风,提倡跨学科的研究。作为公共知识分子,他突破局域,走向公共生活,批判新英格兰文雅传统、格林尼治村知识分子的孤芳自赏,走出美国30年代左派的激进转向人文主义的回归,关注美国原著民等边缘文化群体,思考美国30年代的经济危机。    他展现了美国半个世纪的文化全景和文明样态,,在参与历史的过程中书写历史,在评介文学的过程中总结文明。“他的历史观使他的手记变成了社会文献,他的回忆录转变为文化历史,他的评论变成了文学编年史”。    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和事例展现了文学批评家埃德蒙?威尔逊的一生,整本书偏记叙不偏学术,还有一些对威尔逊婚姻、与纳博科夫文学论战等轶事的爆料。

内容简介

埃德蒙·威尔逊(1895—1972)是美国20世纪广受尊崇的现代文学与文化批评家。近半个世纪里,他以真挚的人文情怀、冷静独立的思考和晓畅明晰的语言,以靠前的深度和广度,以超越时代和地域的视野,为千万读者呈现了20世纪美国和欧洲的社会历史画卷。这位文化巨擘为我们留下的遗产,如《阿瑟尔的城堡》、《光明的彼岸》、《创伤与神弓》、《三重思想家》、《到芬兰车站》等,至今影响深远。他的逝去,代表着美国一个文化时代的终结。本书考察了威尔逊对欧美文学所做出的经典批评,显示出威尔逊对传统人文主义文学批评的超越;同时也从威尔逊的公共知识分子身份出发,向读者展示他的文化关注。从传统的特权阶层走出来的这位老派文人,在参与历史的过程中书写历史,在评介文学的过程中总结文明。他不断行走在文学和现实之间,“他的历史观使他的手记变成了社会文献,他的回忆录转变为文化历史,他的评论变成了文学编年史”。

价格说明

定价:为出版社全国统一定价;

文轩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受系统缓存影响,最终价格以商品放入购物车后显示的价格为准;

关于新广告法声明

新广告法规定所有页面信息中不得出现绝对化用词和功能性用词。

本店非常支持新广告法,但为了不影响消费者正常购买,页面明显区域本店已在排查修改,对于不明显区域也将会逐步排查并修改,我们此郑重声明:本店所有页面上的绝对化用词与功能性用词在此声明全部失效,不作为赔付理由。涉及“教育部声明”中的商品,均不代表教育部指定、推荐的具体版本,仅代表该商品的内容为指定、推荐书目。因极限用词引起的任何形式的商品赔付,本店不接收且不妥协。希望消费者理解并欢迎联系客服帮助完善,也请职业打假人士高抬贵手。